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分类标准,可将机器人分为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大类。在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两类机器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:在防疫物资生产制造方面,工业机器人发挥作用;在防疫应急处置和辅助作业方面,服务机器人用得更多,这也是疫情中发展最快的一类机器人
在服务机器人中,第一类是消毒机器人。疫情防控期间,为降低人工消毒劳动强度及交叉感染风险,消毒机器人替代人工,在医院、户外等场所从事消毒工作。但这类机器人尚停留在遥控或半自主阶段第二类是转运机器人。这类机器人可以按照规划的导航路线,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代替医护人员将食物及药品送到病房,减少了医护人员与病人的直接接触。
有些企业在面对突发的疫情下,以科技之力抗“疫”,由合肥发源地在智能巡检机器人产品进行升级优化,搭载热成像技术配合高精度人脸体态识别设备,推出不同场景的人脸识别加测温管控。可移动式,可设置255个预置位,可利用原有人脸设备升级,适合大人流场景使用。支持体态比对,提高辨识精度。人像库和告警信息存储,适用于人员通行历史追溯。最大支持3米远程测温,避免近距离接触,降低一线人员感染风险,提高筛查效率。有效实现公共场所的无接触智能体温检测、目标追踪识别、高效率通行、智能预警的目的,助力大范围群体测温及预警问题,大幅提高测温效率和异常体温者检出的准确率,有效减少交叉感染风险。
疫情防控期间,AI+机器人产品大量涌现,助力疫情防控,也为人工智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机器替代、数据智能化、安全意识等 随着5G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,未来机器人将更多走进人们的生活,且无处不在。
|